前言:
俗话说: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” 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,盛衰变化无常,历史上不乏曾经盛极一时的强国,如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耳其,或是曾号称“日不落帝国”的英国。然而,正如另一句谚语所言: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即便这些国家早已不复当年之辉煌,但土耳其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,而英国依旧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。
东欧的立陶宛,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。曾经的立陶宛,横扫东欧,风光一时,尤其在十三至十六世纪,立陶宛一度是欧洲的强国,甚至成为曾经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。可是今天的立陶宛,却不得不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,其国土面积仅为6.53万平方公里。那么,立陶宛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变迁?为何会沦落到今天的局面?
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
展开剩余81%一、横扫东欧平原的立陶宛大公国
1. 从部落到国家
从五世纪开始,欧洲进入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历史阶段。在这个时期,立陶宛所处的波罗的海沿岸迎来了多样的外来民族,其中包括了哥特人等多种族群,这些不同民族的人们形成了许多部落。立陶宛的部落,虽地处寒冷湿润的环境,但周围却有大量人口众多的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等,面对这些强敌,立陶宛的部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。
这些外敌的不断侵扰迫使立陶宛的部落逐渐联合。到了十三世纪初,立陶宛南部崭露头角的一位领袖——明道加斯,带领部落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逐渐崭露头角。公元1219年,立陶宛的二十位公爵组成了立陶宛大联盟,最高的统治权由五位上等公爵掌握,年轻的明道加斯成为其中一员。公元1240年,明道加斯通过巧妙的手段逐步夺取了其余四位上等公爵的权力,最终建立了立陶宛大公国。此时的立陶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国,凭借其广阔的疆域,成为了当时东欧的强国。
2. 从小国到大国
明道加斯成为立陶宛大公后,迅速开始着手巩固国家政权,并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展开外交和军事行动。他通过皈依天主教,获得了教皇的支持,这不仅使他成为了立陶宛的国王,也使得南方的局势得到了稳定。虽然他在对外扩张中未能取得显著成效,但这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却被后来的立陶宛君主传承下来。
十三世纪中期,蒙古骑兵席卷东欧平原,几乎所有的东欧国家都未能幸免,遭受了蒙古大军的重创。立陶宛虽然也曾在战斗中败给过蒙古,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,蒙古大军并未给予立陶宛过多的关注,导致立陶宛大部分领土未被直接破坏。相比之下,罗斯诸公国由于内部分裂,再加上蒙古的侵略,几乎陷入了灭顶之灾。立陶宛趁机兼并了罗斯的大片土地,迅速崛起,成为东欧地区的霸主之一。
二、立陶宛与波兰的爱恨情仇
1. 波兰-立陶宛联邦的成立
明道加斯遇刺后,立陶宛政局动荡,国家的宗教背景也发生了转变,从天主教国家回归为东正教国家。与此同时,南方日耳曼人组成的条顿骑士团再次加大了对立陶宛的侵扰,使得立陶宛的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。就在此时,波兰也面临条顿骑士团的压力,于是双方开始了政治上的合作。
十四世纪中期,波兰国王与立陶宛大公结成了盟约,合力抵御外敌。通过联合,波兰和立陶宛不仅维护了自身安全,还一度共同瓜分了乌克兰地区。至公元1384年,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去世,由于他无子,波兰的王位传给了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的女儿——雅德薇嘉。波兰贵族对雅德薇嘉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关联颇为不满,因此主动与立陶宛大公雅盖沃进行接触,邀请他与雅德薇嘉结婚,成为波兰的国王。雅盖沃接受了这一提议,并通过签订盟约成为波兰国王,从而为日后“波兰-立陶宛联邦”的成立奠定了基础。
2. 立陶宛的失落与波兰的强势主导
尽管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邦后,两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,但由于种种历史与文化因素,立陶宛的影响力远不及波兰。长期以来,立陶宛在经济、文化等领域逐渐受到了波兰的强力同化。1569年,波兰与立陶宛正式签订《卢布林条约》,两国的联邦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,然而这个联邦却是在波兰的主导下运作的。
波兰在这场博弈中无疑是赢家,而立陶宛却成了一个名义上的合作者,实际却成为了波兰的附庸。波兰贵族轻视立陶宛的上层社会,常常在波兰-立陶宛联邦内外制造摩擦。更糟糕的是,波兰的国王对立陶宛也并不重视,常常将立陶宛的权力和名号当作一种外交工具进行交易,使得立陶宛逐渐失去了自主权。这一系列的操作,导致了立陶宛的急速衰落。
三、立陶宛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
1. 沙皇俄国与瑞典的角逐
公元1530年,伊凡雷帝登上莫斯科大公的宝座,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具有强烈扩张意识的时代。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,莫斯科大公国借机扩展疆土,不仅通过对内改革增强了国力,还把目光投向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。
瑞典王国与俄罗斯的目标相似,都希望通过占领波罗的海沿岸来扩展势力,因此两国爆发了长时间的战争。波兰基于自身利益选择与瑞典结盟,对抗沙俄。由于战争持续了整整25年,双方难分胜负,而处于战火中心的立陶宛无疑成了最大受害者,民众遭遇战争摧残,国家经济几乎崩溃。
2. 沙皇俄国与波兰、丹麦对瑞典的联合打击
彼得大帝继位后,延续了伊凡雷帝扩张的野心,并开始在波罗的海沿岸展开新一轮的争夺。为了避免单打独斗,彼得大帝通过联盟手段联合波兰、丹麦等国家共同对抗瑞典。这场战争从1700年持续到1721年,虽然最终沙俄获得了胜利,但立陶宛却在这场博弈中遭受重创,人口几乎损失过半。
随后的波兰国力衰退,使得沙俄、普鲁士和奥地利纷纷对波兰领土垂涎。三国通过各种手段逐步瓜分波兰,立陶宛也未能幸免,大部分领土被沙俄吞并,少数地区则被普鲁士占据。
结语
立陶宛曾经的辉煌,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过往。由于过度依赖大国而失去独立自主,最终立陶宛成为了各大国争斗中的牺牲品。尽管
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-杭州网上配资-配资网站免费-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