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格在哈佛大学演讲时,被学生追问 “如何才能变得聪明”,这个 90 岁的老头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说:“去赚点钱试试。当你为了一个订单跟人讨价还价三小时,为了追回欠款学会察言观色,脑子自然就灵光了。”
台下的学霸们面面相觑,他们从小听到的都是 “好好学习才能赚钱”,没人告诉他们 “赚钱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”。
这位和巴菲特并称 “奥马哈先知” 的投资大师,30 岁前还是个穷律师,为了凑孩子的奶粉钱,才被迫研究股票。
他常说:“我这辈子最有用的知识,不是在法学院学的,是在股市里亏出来的。” 那些让他声名鹊起的 “多元思维模型”,本质上是无数次赚钱亏钱后,总结出的 “防坑指南” 和 “赚钱密码”。
今天咱们就来撕开 “读书无用论” 和 “实践万能论” 的遮羞布: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?因为你把 “长脑子” 当成了坐在书桌前的事,却没发现真正的智慧都藏在 “赚钱的修罗场” 里。
赚钱就像健身房,你的大脑就是肌肉,只有在交易、谈判、决策这些 “力量训练” 中,才能变得发达。光靠看书练不出八块腹肌,光靠思考也练不出商业头脑。
那些抱怨 “脑子不够用” 的人,往往不是天生愚钝,而是从未让自己的大脑在赚钱的实战中流过汗。
一、赚钱会逼你撕掉 “认知滤镜”,看见世界的真相
赚钱会把你从 “书本里的理想国” 拽到 “现实中的修罗场”,逼着你摘掉滤镜看世界。
芒格 26 岁当律师时,接了个小案子:帮一家杂货店老板追讨欠款。对方赖账说 “货不好”,老板气得直骂 “没良心”。
芒格没跟着骂,而是蹲在杂货店门口数客流量,又去仓库查进货记录,最后发现是老板自己把过期商品混在里面卖,对方才拒付。
他说:“那天我才明白,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,账本比道德更接近真相,这堂课,法学院可没教过。”
芒格早期投资一家纺织厂,看财报觉得 “利润不错”,投钱后才发现老板在 “寅吃卯粮”,把明年的订单提前算进今年的收入。
他没骂 “骗子”,而是发明了 “交叉验证法”:看财报时必须对照电费单、物流单、员工工资单,因为 “数字可以造假,但水电费造不了假”。
这就是赚钱逼出来的智慧:书本教你理论框架,赚钱教你填补漏洞。
你没做过生意,会觉得 “客户应该讲道理”;真当老板了才发现,客户只在乎 “能不能占便宜”。你没炒过股,会相信 “价值投资一定赚钱”;真亏了钱才明白,市场情绪比公司业绩更能影响股价。
你没招过员工,会觉得 “只要给钱多就能留住人”;真当了领导才知道,有人宁愿少拿钱也要 “不被冤枉”。
现在很多人沉迷 “认知升级”,整天刷干货文章、听商业讲座,却从不真刀真枪去赚钱。
他们能把 “第一性原理” 挂在嘴边,却算不清一顿饭的成本;能聊 “区块链趋势”,却卖不掉一件二手衣服;能分析 “用户痛点”,却跟菜市场摊主砍不下来五毛钱。
芒格说:“这种人就像在健身房只看教程不举铁,肌肉怎么可能长出来?”
而且啊亏钱比赚钱更能长脑子。
芒格 30 岁时跟风买过一支热门股,结果亏掉半年收入。他没像别人那样 “割肉就忘”,而是把每天的股价、新闻、自己的操作都记下来,后来发现 “自己买入的理由全是听来的,卖出的时机全凭恐慌”。
这次亏损让他养成了 “独立思考” 的习惯,成了他后来投资成功的关键,就像学骑自行车,摔过几次才知道怎么平衡;赚钱也是如此,亏过几次才明白怎么规避风险。
二、赚钱会逼你修炼 “人性解码器”,看懂人心的套路
芒格在《穷查理宝典》里写过一个 “推销员定律”:“最好的销售不是口才好,是能在三句话内看出对方想要什么。
有人要便宜,有人要面子,有人要安全感,给对了,生意就成了。” 这个定律不是看书来的,是他帮律所拉业务时练出来的:给老板谈 “怎么省钱”,给老板娘谈 “怎么有面子”,给富二代谈 “怎么证明自己”。
这就是赚钱的人性修炼课:它会把你从 “自我中心” 变成 “他人中心”,逼着你学会 “换位思考” 这个顶级情商。
你摆摊卖水果,会发现穿西装的在乎 “甜不甜”,穿睡衣的在乎 “贵不贵”,带孩子的在乎 “干不干净”,不懂得区分,生意就做不下去。你做自媒体,会发现年轻人爱听 “怎么搞钱”,中年人爱听 “怎么平衡”,老年人爱听 “怎么健康”,抓不住需求,粉丝就涨不起来。
芒格帮巴菲特收购公司时,有个诀窍:先去看老板的办公室。
墙上挂家人照片的,谈判时多提 “给员工留条活路”;摆着高尔夫奖杯的,不妨说 “以后还能一起打球”;放着专业书籍的,就得聊 “行业趋势”。他说:“赚钱的本质是满足别人的需求,看不懂需求,再会算账也没用。”
这种 “人性洞察”,不是读《心理学导论》能学会的,必须在一次次讨价还价中练出来。
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,是把 “懂人性” 当成 “耍心机”。
其实恰恰相反,赚钱过程中练出的人性洞察,会让你更真诚,因为你明白 “绕弯子没用,直接给对方想要的才高效”。
芒格年轻时为了拉业务,试过请客送礼、吹牛拍马,后来发现最管用的是 “直接说‘我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,需要你付出什么’”。
就像现在有人做销售,整天学 “话术技巧”,却没发现客户早就听腻了套路,反而 “有一说一” 更让人信任。
这些智慧,学校不教,父母不懂,只有在赚钱的江湖里跌过跟头,才能悟出来,所以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!
三、赚钱会逼你升级 “决策操作系统”,学会在不确定中下注
芒格投资有个怪癖:从不投 “看起来完美” 的项目,反而喜欢 “有点小问题但价格便宜” 的。
他说:“完美的项目要么是陷阱,要么太贵,真正能赚钱的机会,都藏在‘有点风险但可控’里。” 这种 “灰度决策” 能力,是他在一次次 “信息不全” 的交易中练出来的 。
这就是赚钱的决策训练:它会把你从 “追求确定性” 变成 “拥抱不确定性”,逼着你在 “信息不全” 时也敢下注。
芒格的 “多元思维模型”,本质上是一套 “决策工具箱”:用数学算概率,用心理学防偏见,用历史学找规律,用生物学看演化。
他不是天生就会这些,是投资亏了钱才明白 “单一思维会坑人”,早期只看财务报表,踩了行业周期的坑;后来只看行业趋势,又踩了管理层的坑。最后才总结出 “多模型交叉验证” 的办法。
普通人做决策,总在等 “万无一失”,结果错失机会。
芒格说:“赚钱就像打德州扑克,你不可能等到同花顺再下注,得学会用两对牌就敢跟注。” 他投资比亚迪时,新能源汽车还被骂 “骗补”,他却算清了 “电池技术突破的概率大于 50%,一旦突破就会赚 10 倍”,这种 “概率思维”,不是做数学题练出来的,是在一次次 “可能赚也可能亏” 的决策中磨出来的。
赚钱还会让你学会 “接受不完美”。
芒格买过很多 “有瑕疵” 的股票,合作过 “有缺点” 的人,做过 “有遗憾” 的决策,但他从不纠结 “要是当初怎样就好了”,而是想 “下次怎么改进”。
这种 “成长型思维”,是坐在书桌前想不出来的,必须在赚钱的实战中,经历过 “明明可以更好” 的懊悔,才能真正学会。
写到这里终于明白,芒格说的 “只有开始去赚钱,才会开始长脑子”,不是鼓吹 “金钱至上”,而是揭示了一个被忽略的真相:智慧不是思考出来的,是实践出来的;大脑不是靠读书发达的,是靠解决具体问题练发达的。
赚钱就像健身房,那些交易是你的哑铃,那些谈判是你的杠铃,那些决策是你的深蹲,只有在这些 “力量训练” 中,你的大脑才能从 “细狗” 变成 “猛男”。
芒格 90 岁时还在研究新行业、新公司,他说:“赚钱的好处不是有钱花,是能让脑子一直转,不生锈。” 他的人生就像一台不断升级的电脑,而赚钱的过程,就是不断给这台电脑装新系统、新软件的过程,从 “律师系统” 到 “投资系统”,从 “单一模型” 到 “多元模型”,越用越流畅,越用越强大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芒格的 “健脑名言”:“别总想着‘等我变聪明了再去赚钱’,要记住‘去赚钱才能变聪明’。就像别等有了肌肉再去健身房,要知道去健身房才能练出肌肉。”
万隆优配-杭州网上配资-配资网站免费-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